宏观政策“四两拨千斤”的艺术(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2025-09-19 05:50
政策资金规模与撬动效应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1880亿元,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资金撬动效应高达1:5.3 [1] 设备存量市场基础与潜力 - 截至2024年底,国内工程机械保有量接近900万台,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许多设备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 [2] -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大量存量设备正陆续进入报废和更新高峰期,为盘活存量、挖掘增量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2] 政策实施的微观成效与行业影响 - 政策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进程,上半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4% [3] - 企业通过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级显著提升效率,例如四川绵阳富临精工改造130多台设备后生产效率提高10%,每年节约成本2000万元 [3] - 政策推动工业、用能、交通绿色转型,并升级城市基础设施 [1] 政策的多目标协同与长期效益 - 设备更新政策兼顾短期和长期目标,于当下弥补有效需求不足,于长远推动绿色转型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3] -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已带动数千万人就业,成为从传统产业中长出的新兴产业 [3] 政策落实与执行机制 - 各级政府部门简化手续、明确时限,实现“全程线上申报”,部分项目补助资金两个多月获批,用能设备支持力度最高可达项目投资额的20% [4] - 政策执行中结合资金激励与标准引领,国家推出一大批升级标准,为设备更新提供技术指引并倒逼落后产能出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