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国现行地方性法规已达1.4万余件 地方立法“小快灵”带来哪些改变(法治聚焦)
人民日报·2025-09-19 06:04

地方立法总体规模与进展 - 中国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总数超过1.4万件 [1] - 自2015年立法法修改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新制定的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已超过5000件 [1] “小快灵”立法模式特点与案例 - “小快灵”立法形式被重点推进,特点是法规条文精简,许多在30条以内,强调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 - 湖南省《常德市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是优秀案例,仅5条800余字,从立项到施行历时约6个月,快速解决了基层治理问题 [2] - 广东省《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相关专题法规,共25条,通过具体条款如建立文化资源普查机制和工作平台,有效调动了海内外侨资源 [3] 问题导向与关键条款立法 - 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明确粮食初加工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计算,抓住了政策落实难点,消除了执行“盲区” [4] - 宁波市施工噪声污染防治规定草案共14条,针对夜间施工和室内装修噪声等突出问题,设定了明确的禁止时段和工具,以利于法规有效实施 [4][5] 立足本地特色的专项立法 - 河北省制定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基于对夏季降水趋势的专业分析,建立了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保障了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6] - 四川省通过《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共29条,旨在解决川菜产业发展中的部门协调、产业链条、人才培养和文化保护等痛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