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要“面子”更要“里子”(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2025-09-19 06:12
城市“里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与政策导向 - 城市发展必须将生态和安全置于突出位置,强调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1] - 韧性城市建设是城市“里子”工程的核心,旨在使城市在面对灾害时能快速保供、保畅、保安全 [1] - 随着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存在建成时间早、设计标准不高、长期高负荷运行等“先天不足”问题,集中进入老化期 [1] - 城市要素高度集中,运行系统复杂,灾害风险联动性增加,防控难度加大 [1] 推进“里子”工程建设的系统化方法 - 坚持系统观念,通过统筹协调预防和解决城市安全问题,例如防汛工作需要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协同 [2] - 统筹地上和地下,实现“里子”“面子”一张图规划,并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2] - 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建设与运行,加大对运营维护的资源投入,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 科技赋能城市安全与基础设施建设 - 保障大城市安全运行需依靠科技手段而非人海战术,以提高工作质效 [2] -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实现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上报 [2] - 科技赋能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 [2] - 具体案例包括安徽合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打造城市数字“安全屏障”,以及山东枣庄上线智能防汛系统 [3]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进展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6.5万公里 [3] - 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 [3] - 超过一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了监管平台,基本覆盖燃气、桥梁、供排水等重点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