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国现行地方性法规已达1.4万余件 地方立法“小快灵”带来哪些改变
人民日报·2025-09-19 09:09

地方立法总体概况 - 中国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超过1.4万件 [1] - 自2015年立法法修改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新制定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超过5000件 [1] - 地方性法规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小快灵”立法模式 - 近年来地方立法工作重点推进“小快灵”立法,法规条文多在30条以内,更加明确具体、务实管用 [2] - 湖南省2024年评选优秀“小快灵”立法案例,《常德市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从立项到正式施行仅用约6个月时间 [2] - 《常德市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仅5条800余字,规定了部门职责、充电设施建设要求、禁止行为及法律责任 [2] - 广东江门制定全国首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共25条,要求建立文化资源普查保护机制、建设工作平台、完善为侨公共服务 [3] 坚持问题导向立法 - 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明确规定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消除了政策落实“盲区” [4] - 《宁波市施工噪声污染防治规定(草案)》共14条,聚焦夜间施工噪声和室内装修扰民问题 [4][5] - 草案明确规定法定节假日、公休日等特定时段,禁止在住宅楼使用电钻、电锯等工具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 [5] 立足地方特色立法 - 河北省在遭受2023年特大暴雨洪水灾害后启动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立法,委托专业机构分析降水趋势以提高科学性 [6] - 四川省通过《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共29条,旨在解决川菜产业发展中的部门协调、产业链条、人才培养和文化保护等问题 [6][7] - 条例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产业发展、聚焦人才培养和弘扬传承文化,推动川菜高质量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