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核心观点 - 该书探讨时尚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特别是其作为符号系统如何与身份认同、社会分层和政治表达紧密相连 [3][5] - 作者强调时尚研究长期被社会学界忽视,但其在揭示现代社会基本特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关注时尚的“意义”而非仅其表象 [4][5] - 核心论点是服装编码充满歧义性和语境依赖性,是弱语义的,无法用固定规则解读,但却是身份建构与集体意识表达的关键手段 [11][14] 时尚与社会学理论 - 研究植根于符号互动论传统,受赫伯特·布鲁默学术思想影响,将时尚视为重要的社会学研究对象 [3][4] - 反对布尔迪厄纯粹基于阶级的“文化资本”理论,主张服饰交流的社会意义远超单纯的地位反映 [16] - 提出时尚与反时尚的辩证关系,反时尚常成为政治抗议的象征性姿态,并在民主社会中具有表达异议的空间 [17][18][19] 服装编码的特性 - 服装构成近似于编码的符号体系,但具有弱语义、不明确、高度依赖语境三大特征 [11] - 编码的歧义性在西方着装规范中普遍存在,更注重“底码”而非精确性,需在具体情境中推断意义 [11] - 历史案例显示,同一服饰符号(如德拉克洛瓦画中高礼帽)在不同细节审视下可承载截然不同的身份解读 [12] 时尚与政治身份 - 服饰在公共政治中是建构认同、凝聚亲和力的资源,也可能直接引发政治冲突,如法国大革命时期无套裤汉的服装选择 [6][12] - 极端政治语境下(如当代国际政治),服装编码操练成为强大的象征性语言,远超日常时尚范畴 [13] - 权威政体通过禁奢法令等手段严格管制服饰,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如14世纪欧洲的禁奢法令和古罗马的着装限制 [14][15] 历史视角下的时尚 - 希罗多德史学传统重视服饰作为辨识民族与文化的证据,但主流史学长期边缘化服装研究 [9][10] - 新文化史兴起使服装研究在日常生活史等领域获得一席之地,但尚未完全融入大历史叙事 [10] - 反时尚行为可追溯至欧洲历史早期,如玛丽·安托瓦内特时期的宫廷服装反叛,其本质是政治性的表达 [17][18]
时尚与反时尚的……
环球网·2025-09-19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