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突发,工商银行首破“牛熊分界线”!什么原因?恐慌是否有必要?
证券时报网·2025-09-19 13:37

银行股及红利资产市场表现 - 工商银行盘中一度大跌超2% 近一年来首次跌破120天半年线(牛熊分界线)[1][2] - 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盘中均跌近2% 国有大行普遍下行[1][2] - 银行板块自7月11日以来连续杀跌 截至今日上午最低位板块跌幅超14%[3] - 红利ETF呈现明显空头排列 昨日跌破年线后今日继续下行 自7月最高位跌幅超7%[1][3] 市场资金流向与风险偏好变化 -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资金从国债和红利资产向成长股转移[4] - M1增速等关键指标反弹引发存款搬家逻辑 增量资金难以流入红利和国债资产[1][4] - 同期科创50、创业板50、沪深300、A500等指数大幅上涨 与银行股走势形成鲜明对比[3]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影响 - 美元进入降息周期引发"美元潮汐" 国内"反内卷"政策强化通胀上行预期[1][4] - 通胀预期抬升导致权益风格变化 成长股受追捧而红利资产受压制 类似2021年及2014-2015年牛市特征[4] 银行业基本面分析 - 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49% 拨备覆盖率提升但关注类贷款规模扩大需警惕潜在风险[5] - 国有大行受益于稳定高股息率和净息差收窄趋缓 净利润向好 区域性银行受消费贷贴息政策及监管影响利差承压明显[5] - 银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凭借超4%的稳定股息率吸引险资和理财资金流入 国有大行因分红稳定具备安全边际[5] 投资策略视角 - 银行股前期涨幅较大估值处相对高位 但经济向好将提升资产质量 经济存在压力时风格仍偏向银行[5] - 红利资产长期持有价值显著 超过4%的稳定股息率仍具配置价值 恐慌性出逃并无必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