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与市场潜力 - 代理型商务作为一种需要极少或无需人工监督即可执行购物和结账等任务的人工智能形式 正处于基础设施构建阶段 目前消费者需求不高但存在大量待解决问题 [1][5] - 代理型商务预计将快速增长 到2030年可能推动高达175万亿美元的商务交易量 并成为支付和消费者互动未来的关键力量 [7] - 在金融服务领域使用代理型人工智能虽相对较新 但有望迅速增长 该技术可为银行降低20%的运营成本 [8] 主要参与者的战略举措 - 万事达卡正在大力推广代理型商务 计划显著扩大该技术的可用性 到11月28日(黑色星期五)美国所有万事达卡持卡人将启用Mastercard Agent Pay 全球部署紧随其后 [2] - 万事达卡发布了Agent Sign-Up等多款产品 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是其扩展AI购物工具的首批银行合作伙伴 [1] - 谷歌与PayPal合作 将利用PayPal的规模来推动其Agent Payments协议的采用 该协议支持涉及AI代理的借记卡、信用卡、稳定币和实时转账 并有超过60家公司参与编写 [3][4] - PayPal和谷歌计划在AI支持的购物体验和代理型AI标准方面合作 希望其标准能被更广泛的支付行业采用 PayPal将贡献其支付处理系统、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技术和身份技术 [4][5] - 谷歌与PayPal的合作紧随万事达卡宣布与Stripe、谷歌和蚂蚁国际子公司Atom合作以扩大代理型支付规模 以及谷歌发布代理型AI协议之后 [5] 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银行需要审视如何支持这一新兴的支付渠道 并制定清晰的代理型商务采用路线图 [4][8] - 银行需要升级技术、运营模式和欺诈预防措施 这将增加技术预算 同时代理型AI可能侵蚀收入和利润率 例如AI代理可自主开立储蓄账户或优化信用卡余额 [9] - 银行需确定基于自研、合作或集成商户/非银行解决方案的战略 考虑因素包括获取交易钱包份额的程度以及能否更好地服务客户或强化对商户的推销 [10] - 银行需要具备确认代理由账户持有人拥有和控制 以及账户持有人有意进行交易的能力 [12] 技术实施与复杂性 - 代理型商务在整个支付价值链(包括银行、商户和消费者)中创造了许多挑战 [11] - 所需数据的理解及其影响尚处于早期阶段 欺诈和安全等概念从一开始就得到考虑是令人鼓舞的 但机制和数据管理流程仍处于早期阶段 [11][12] - 处理流程因支付类型而异 基于卡的支付需要与基于DDA(活期存款账户)的支付不同的模型 且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大量本地和区域支付方案时会更加复杂 [13] - 令牌化凭证和数字钱包很可能对此过程至关重要 银行有必要理解令牌管理的影响 这在代理型商务世界中将更加重要 [14]
PayPal, Google and Mastercard are all in on agentic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