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陪伴经济”的市场潜力(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09-22 06:22
行业核心观点 - 陪伴经济通过市场化逻辑弥补因家庭结构变化和社会变迁带来的生活需求缺口 [1] - 该行业满足消费者对情绪价值和定制化、专业化体验的需求 [1] - 预计到2025年,中国陪伴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3] 行业发展驱动力 - 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强,家人朋友地理分隔普遍,催生对陪伴服务的社会化解决方案需求 [1] - 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提升了陪伴服务的重要性 [3] - 新一代消费者更注重情绪价值满足,并愿意为专业化服务付费 [1] 服务形态与市场特征 - 服务形态多样化,包括陪诊、陪护、城市陪拍、装修陪跑等 [1] - 服务以市场化、社会化方式提供,使获取过程直接高效,避免人情负担 [1] - 在基本公共服务之外,越来越多消费者有能力且愿意购买即时、专业的社会服务 [3] 行业规范与服务质量 - 行业目前处于自发状态,服务水平依赖个人素质,存在不确定性 [1] -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联合22家单位发布了《老年陪诊服务规范》,对服务流程、安全守则等作出规定 [2] - 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正探索建立陪诊全流程服务标准,并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实时追踪和评估 [2] - 服务需基于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融入人文关怀,同时保持合理边界以保障安全和隐私 [2] 未来发展趋势 - 加强标准化建设被视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先手棋 [2] - 行业需立足现实需求,坚持投资于人,强化技术赋能,并借助市场与政府力量共同发展 [3] - 陪伴经济彰显了社会服务适应新变化的活力,旨在以新方式编织社会温情纽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