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建设总体成就 - 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20年78岁增长至2024年79岁,各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居中部地区前列[1] - 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累计13.8亿人次享受医保报销,基金支出约4680亿元[1][5][6] - 生命大健康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4] 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提升 - 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9万家,其中三级医院239家、三甲医院86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五[2] - 成功搭建城市10分钟急救圈和农村30分钟医疗圈,86%的县(市、区)建成三级医院[2] - 建设三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01个,获批6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创建4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 - 组建105个县域医共体,培养配备1.47万名大学生村医,组建1.8万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 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开设特色门诊服务超292万人次,42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复诊0元号”,服务642.37万人次[3] -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增至415项,累计互认402.97万人次,建成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日均开放号源量近10万个[3] - 15家三甲医院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11家医院实现AI云陪诊,互联网医院增至55家[3] - 医保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从2020年55%增至100%,医保码日均结算超百万人次[9] 重点人群健康保障 - 全省婴幼儿托位数达26.4万个,千人口托位数4.53个,建成131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50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 - 推行便利老年人就医10项举措,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均设置老年医学科,医养结合机构数增至408家[3] - 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从580元提高至700元[7] 医疗保障制度完善 - 参保职工、城乡居民目录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0%和70%左右[6] - 门诊慢特病病种从14类扩大至37类,建立“单独支付”药品保障机制,将267种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7] - 医保药品从2800种扩大至3159种,国家谈判药品增至427种,1575种中药饮片等纳入医保支付[8] - 累计追回医保基金51.5亿元,跨省直接结算率达91%,服务超2800万人次[8][9] 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4项,遴选320个省级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项目,建成1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99家省级中心[4] - 16人入选国家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遴选58名“楚天英才计划”医疗卫生人才等[4] - “十大楚药”中药特色产业实现集群化、品牌化发展[4]
湖北生命大健康产业首破万亿大关 “十四五”13.8亿人次享医保报销4680亿
长江商报·2025-09-22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