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临近机票锁座引争议,多航司推里程兑换选座
经济观察网·2025-09-22 10:38
行业惯例与现状 - 国内航空公司普遍推行预选座位增值服务,国际航班多采用付费选座,国内航班则需通过里程积分兑换[1] - 解锁部分被锁座位需消耗1600至3100积分,航空公司未向消费者明确锁座规则和具体锁座比例[1] - 飞机付费选座模式早年于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普及,国内航空公司约自2015年开始尝试,初期出于安全考虑,后逐渐发展为增值服务并伴随争议,现已成为行业惯例[1] 市场行为与消费者权益 - 航空公司为增加收入大量锁定座位,在热门航线如北京至乌鲁木齐、北京至三亚,经济舱前排及部分靠窗、过道座位常被锁定,导致消费者线上值机时可选座位稀少[1] - 专家指出该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并可能违反价格法[1] - 由于缺乏权威部门对该行为违法性的认定和处罚,且航空公司数量有限导致消费者选择受限,航空公司无需承担相应责任[1] 监管历史与呼吁 - 历史上仅2016年北京市发改委对中国联合航空进行过处罚,因其自立选座收费项目,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总额超过44万元[1] - 自2016年处罚后,国内航空公司付费选座业务鲜有被罚情况[1] - 专家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应结合法规进行研判,并责令航空公司对违规行为进行整改,同时明确锁座比例范围并公开选座规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