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产能产量精准调控、绿色低碳改造、产业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和拓展消费需求等措施,推动钢铁行业在2025-2026年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6][7] 产能产量调控 - 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炼铁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 [1][8][31] - 支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产能向区域外减量转移,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按照支持先进企业发展、倒逼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的原则落实年度产量调控任务 [1][9] - 强化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能评等政策协同 [1][8] 绿色低碳改造 - 推进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任务 [2][12][48] - 支持氢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绿电、绿氢、纯氢冶金一体化工艺技术和装备中试验证和产业化 [2][12][48] - 推动行业企业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加快构建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加强碳计量管理,提高碳核算数据质量 [2][12][48] 产业科技创新 - 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所需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工模具钢等关键钢材,组织产业链协同攻关 [10][35][39]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升级需求,研究提高产品和应用标准,协同下游行业推进产品应用升级 [10][36] - 稳定原燃料供给,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扩能扩产,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稳价力度 [10][38] 数字化转型与设备更新 - 加快数字化转型,落实《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标杆工厂、标杆企业 [11][43][45]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加快高炉、转炉、电炉等限制类装备升级及一代炉龄服役到期的老旧设备更新,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改造 [11][40][42] - 推动人工智能+钢铁行业发展,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用大模型为底座、冶金机理为基础同步推进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场景小模型应用 [11][45] 拓展消费需求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共同维护产业链稳定 [13][51][52] - 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中小跨径桥梁等领域应用,支持行业协会搭建全产业链合作机制 [13][51][52] -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育一批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钢材、构件、部品部件数字化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 [13][51] 国际化发展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开展高技术含量钢铁产品界定工作,优化钢铁出口产品结构 [14][54][56] - 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产品标准、碳足迹核算体系,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开展钢铁产品国际贸易,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 [14][54][56] -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产业协作,引导钢铁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等协同走出去 [14][54][56]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重点支持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造、数字化转型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 [16][59][62] - 落实好废钢铁回收反向开票政策,推动废钢铁回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6][59][62] - 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有扶有控的原则,针对钢铁行业特点,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为钢铁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16][59][62] 行业背景与目标 - 钢铁行业面临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等挑战,2024年行业利润662.9亿元,同比减少42.6%,2025-2026年目标为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5][7][19] - 方案旨在通过严禁新增产能和实施产量压减控总量,以高端特钢研发和大宗产品质量升级优供给,以拓展建筑和交通领域应用扩需求 [6][20] - 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6][20]
工信部: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 促进钢铁产业减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智通财经网·2025-09-22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