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聚合“三大件”成产业新焦点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前景 - 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40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1] - 聚合智能三大件具有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特征 有望成为继出口新三样后中国产业出海新引擎 [1] - 光谷将全面布局聚合智能产业 构建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 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1] 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 - 通过制造环节降本增效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推动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迎来"电动汽车时刻"跨越式发展 [2] - 推动单一部件企业向聚合领域拓展 可跟随整车企业延伸供应链或开展跨领域交叉合作 [2] - 将国际市场作为第二起跑线 同步布局国内外市场抢占全球蓝海机遇 [2] - 从单一产业发展思维转向聚合统筹发展 协同规划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算力体系 [2] 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 低空交通是破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重要路径 电动飞行汽车依托新能源驱动和多旋翼设计实现安全性机动性突破 [3] - 全球300余款飞行汽车处于研发阶段 预计将收敛至少数主流构型 通过孪生平台研发周期可从5年缩短至2年 [3] - 低空出行赛道将形成三个万亿级细分领域:主机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 [4] - 电动航空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核心突破口 应用于城市接驳低空文旅应急救援三大场景 [5] - 2030年低空经济市场或达万亿元 产业化需依靠家用飞行器普及实现市场突破 [6] 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 - 智能汽车是Physical AI核心载体与具身智能压力测试场 需应对多模态融合毫秒级响应等挑战 [4] - 智能座舱是智能驾驶后直面用户体验的高商业价值场景 对接互联网AI生态 [4] - AI算法和云端基础设施在汽车与机器人间高度共通 智能驾驶技术可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4] - 航空与汽车产业在感知计算安全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上具备复用性 汽车供应链优势助力低空飞行器降本 [7] - 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电机产业链共性强 机器人重材料创新 新能源汽车重材料强度 航空电机重热管理 [6]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 - 人形机器人需重视"腿足具身智能" 弥补对腿部智能忽视 与语言模型形成AI能力互补 [3] - 具身智能落地两大标准:提升现有范式生产效率(如18-24个月实现投入产出正向循环)或推动生产力体系重构 [8] - 多品种小批量场景下面临复杂场景精确物理建模难和未知变化应对能力弱难题 [8] - 具身智能消费级产品落地关键在于完成产品交付 推动技术市场化迭代 构建企业护城河 [8] - 供应链90%延续汽车产业链 软硬结合保障产品落地能力 [8] 产业化推进机制 - 研发需聚焦实际应用需求 突破成本安全商用落地等关键问题 而非追求广域覆盖技术叠加 [6] - 推动政产学研用与金融协同 发挥民间资本力量 通过跨界合作攻关 [6] - 选择易落地场景先行试点 同步总结创新制定标准完善法规 避免法规标准滞后 [6] - 强化跨学科教育与培训 解决人才专业割裂问题 培养复合型人才 [6] 市场应用前景 - 智能具身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物流零售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五年内应用于C端家庭场景 [9]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近四年复合增长率或为23% 预计2028年达千亿美元规模 [9] - 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构建大脑和小脑系统 大脑整合视觉语言行为多模态信息实现自主决策 [9] - 语言理解能力增强机器人可控性和交互性 提供高级推理能力 为通用化机器人奠定基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