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贴标签”不如“钉钉子”
人民日报·2025-09-22 16:0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批评了“标签式”落实的工作作风,指出其用表面工作替代实质成果,导致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 [1] - 强调真正的政绩应体现在实际发展成效和群众真实评价上,而非材料和标签的堆砌 [3] - 提出需从思想、制度和作风三方面着手,树立正确政绩观,优化考核机制,发扬务实作风,以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 [4] “标签式”落实的表现与本质 - 将“开了会”等同于“落实了”,满足于程序到位和表态响亮 [1] - 把“写了材料”包装成“干成事业”,醉心于精美的台账和出彩的汇报 [1] - 以“填了数字”代替“见了成效”,沉迷于光鲜的报表和亮眼的成绩 [1] - 其实质是“点到为止”的虚招替代“一抓到底”的实功,问题依旧存在 [1] “标签式”落实的根源 - 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部分人员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信奉“标签出政绩” [2] - 担当意识和能力本领不足,面对矛盾选择回避,在虚功中消磨锐气和荒废本领 [2] - 工作缺乏钉钉子精神的韧劲与钻劲,导致成果变成“花架子”和“纸钉子” [2] 正确的工作导向与评判标准 - 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是解决了多少真问题、带来多少真实惠、赢得多少真民心 [3] - 群众心中的秤衡量的是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非“标签秀” [3] - 应俯身倾听群众反映,锤炼攻坚克难能力,推开门去“钉钉子” [3] 纠治“标签式”落实的路径 - 从思想上纠偏,树牢实绩标尺,强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的观念 [4] - 优化制度机制,使考核重“现场”轻“会场”,重“实绩”轻“痕迹”,重“口碑”轻“材料” [4] - 发扬严实作风,沉下去摸透情况、找准症结,深入一线跟踪问效,敢于向最难处开刀 [4] - 需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推动决策落地生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