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利率政策路径 - 美联储在2024年9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 随后在11月和12月各下调25个基点 之后因就业数据稳固且通胀持续高于2%的目标而维持利率不变 直至今年9月17日再次下调政策利率25个基点 [2]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 利率政策并非预设路线 将依据后续经济数据做出决策 [1] - 美联储最新的经济预测摘要显示 其倾向于在2025年和2026年进一步降息 尽管存在反对降息的强烈理由 但近期的就业疲软也为降息提供了合理依据 [16] 影响政策决策的关键因素 - 就业和通胀数据是影响美联储决策的两个核心因素 政治因素也可能产生影响 尽管在官方会议上可能不会公开讨论 [3] - 在人口增长放缓的背景下 就业数据的解读变得复杂 移民政策的变化导致人口结构不稳定 使得月度新增就业数据的意义难以判断 例如月度增长5万可能很好也可能很糟 取决于移民情况 而该数据存在滞后性和不准确性 [4][5][6] - 通胀数据受到基础通胀压力和关税的双重影响 目前关税对整体通胀影响不大 但近期总通胀恶化 美联储倾向于忽略关税驱动的价格上涨 视其为一次性因素 [9] 政治对美联储的潜在影响 - 总统特朗普明确希望降低利率 其最新任命的美联储理事Stephen Miran在最近的会议上因支持降息50个基点而投票反对25个基点的降息 [11] - 存在一种高度政治化的可能性 即总统通过任命支持其议程的理事来控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的多数席位 但这需要高度忠诚的任命人选并能获得参议院确认 [15] - 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五年任期均于2026年2月到期 且他们是"随意"雇员 可由美联储理事会免职 这为政治干预提供了潜在途径 [14]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策机制 - 利率决策由FOMC做出 该委员会由7名美联储理事会成员和12名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组成 其中只有4名行长拥有投票权 纽约联储行长始终拥有投票权 其他行长轮流担任投票成员 所有行长均参与讨论 [12] - 美联储理事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 任期14年 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由各自银行的董事会选拔 但需经美联储理事会确认 [13]
More Fed Interest Rate Cuts: Yielding Independence To Stay Independent
Forbes·2025-09-23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