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应用 - 农场应用荷载65公斤的秧苗转运专用无人机,仅需2分钟即可将秧苗投送至200米以外的指定点位,提升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1] - 农场推广智能灌溉系统,农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田间灌溉,实现精准控水、节水增产[3] - 智能无人机系统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和稻苗长势,自动调整作业参数,在病虫害防治时可根据病虫害密度调整药量,比人工节省30%的农药[3] - 农场今年更新智能农机216台,包括雷肯智能除草机、卫星平地机,作业效率提高了30%,作业质量更稳定[3] 单产提升策略 - 农场探索“五良融合、机制赋能、科技支撑”的单产提升之路,为粮食主产区稳产增产提供可复制的样本[1] - 农场提出“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总体目标,整合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新模式等核心要素,打造“技术突破—示范推广—全域覆盖”的闭环路径[2] - 农场用“铁规矩”守牢种植底线,严禁“水改旱”“直播稻”等行为,并通过签订承诺书将作物种植与承包协议、补贴政策挂钩,杜绝“重面积、轻单产”问题[2] - 农场成功恢复水田面积1.5万亩,3万亩直播稻全面恢复育苗移栽,预计亩产可提升200斤以上,为单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2] 机制创新与农技推广 - 农场推出“标兵管理区”评定机制,每月根据“技术落实率、产量提升率、种植户满意度”三项指标进行评分并公示[5] - 农场打造5个“流动驿站”即“新农人科技驿站”,种植户可在田间通过平板电脑学习智能灌溉和变量施肥技术,解决技术难题[5] - 农场已建成“核心区试验、示范区展示、辐射区推广”的三级科技推广体系,推进农作物“耕种管收”全环节智能化作业[5] - 农场通过“信用+服务”机制调动农户积极性,使“五良融合”成为常态[3]
中国农民丰收节 | 用手机种地?黑龙江农户靠数据种出高产稻
新华网·2025-09-23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