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从“通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跨越
环球网·2025-09-23 16:13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实体经济领域延伸到金融领域的深化拓展[1] - 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建立多元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1] - 改革需要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主业、避免同质化竞争,严厉打击金融乱象、防止盲目规模扩张[1] 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 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实现了从"通道式"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跨越[2] - 市场准入方面,证券、基金、期货、寿险等关键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经全面取消[2] - 摩根大通、高盛、渣打证券、法巴证券等4家国际投行获批在华设立独资券商[2] - 路博迈、贝莱德等9家全球资管巨头设立全资公募基金,多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成立[2]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 互联互通机制从沪港通起步,先后落地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2] - 产品类型从股票拓展至债券、ETF和利率互换等资产类别[2] - 2021年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2] - 2025年7月自贸区离岸债重启发行,标志着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市场进入新阶段[2]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央行持续优化宏观审慎框架,加大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制度安排[2] - 针对突出重点风险,按照"一行一策"原则对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实施市场化、法治化的兼并重组、资本补充和平稳退出[2] - 处置风险全过程以保护广大储户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2] - 存款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安全垫"作用,切实保障储户权益和中小投资者利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