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oving risk management for banking communications
Yahoo Finance·2025-09-23 19:57
行业核心观点 - 尽管面临监管罚款 但投顾和银行高管为追求交易速度和客户便利性 仍持续使用未经授权的加密通讯应用[1][2] - 银行业面临的威胁已从非合规通讯扩展到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身份欺诈和量子时代网络攻击 其核心风险是动摇金融体系根基的信任[2] - 新兴安全技术可应对上述威胁 并为客户和银行创造价值[3] 当前威胁格局 - 向移动设备进行业务通讯的大规模转变 驱使许多投顾依赖消费级加密应用 削弱了安全保护和合规性[4] - 通讯碎片化、合规盲点以及可被利用的漏洞是主要后果 联邦式解决方案存在拦截、冒充和数据泄露风险[5] - 欺诈技术进化速度快于IT防御 AI可实现语音克隆、深度伪造和合成身份以绕过旧有控制 SIM劫持和身份接管事件正在增加 补救成本不断上升[6] 新兴安全技术 - 下一代加密和通讯协议可平衡合规性、安全性和客户便利性[7] - 消息层安全(MLS)作为新的IETF标准 可实现企业级端到端加密密钥分发和持续设备级控制 允许自带设备和公司配发设备安全共存[7] - 后量子密码学(PQC)是经NIST审查的算法 可防御量子攻击 是从当前普遍使用的RSA和ECC协议的必要升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