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弊案连发,民进党当局“绿能神话”崩塌
人民日报·2025-09-24 05:47

绿能产业政策与监管环境 - 民进党当局力推“非核家园”政策,设定新能源结构目标为天然气五成、煤电三成、绿电二成 [3] - 政策急于求成,导致一场不顾后果的“种电”运动在全台湾上演 [3] - 台湾发展人工智能用电量预计在5年内将增加到8倍,北部电力供需缺口达200亿度 [4] 绿能产业腐败与利益输送 - 绿能科技产业推动中心前副执行长郑亦麟涉嫌收受两家太阳能公司数百万元新台币贿赂,协助业者取得绿能发电配额 [1][2] - 台盐绿能公司前董事长陈启昱利用职务之便,在台南、嘉义、高雄等地签下百余公顷光电租赁契约,浮报工程款导致公司两年亏损2.5亿元新台币 [2] - 部分厂商中标后无需实际开发,通过将股权转给外资即可赚取巨额差价 [2] - 绿能项目利益链涉及黑道头目、地方政客及与民进党关系密切的企业,被民众称为“绿电蟑螂” [2] 绿能项目开发与运营问题 - 台湾地窄人稠且多山地,不适合大规模铺设光伏板,但光伏板仍被大量铺设于鱼塭、滩地、良田及埤塘 [3] - 毁田“种电”、砍树“种电”、填塘“种电”等行为对农地和渔业环境造成破坏,可能影响粮食安全及导致水产滋生寄生虫 [3] - 大量光伏板在“丹娜丝”台风吹翻,导致绿能发电占比仅为8%,远低于当局保证的20%目标 [4] 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影响 - 废除本可延役的核三电厂后,出现电价飙升及全台多次无预警大停电问题 [3] - 电力缺口绿能无法弥补,只能依赖燃煤发电填补,被民众批评为“用肺发电” [4][5] - 能源政策失败将台湾拖入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泥沼,民众面临缺水、缺电、缺工、缺地与缺人才等问题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