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向“新”发力 向“质”前行 ——走进江浙沪三地民企,感受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人民日报·2025-09-24 05:52

政策赋能与营商环境优化 - 苏州打造“企业+”工作矩阵,汇集125家企业提供的148项优质产品与服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1] - 上海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群、拓展国际商会合作等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2] - 浙江推出“三张清单”和“三项机制”,举办“亲清直通·政企恳谈会”260余场次,收集反馈问题234个,以高水平政策机制保障一流营商环境[3] -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认为,浙江“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形成了“企业主导创新、政府保障生态”的创业环境[3] 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 - 西井科技无人重卡搭载原创自动驾驶技术,从单一物流场景拓展至海港、空港、智慧工厂等场景,业务已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2] - 新华三集团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其智能工厂年服务器产量达50万台,一个班次仅需不到80人,由AI自行监管[2] - 云深处科技四足机器人“绝影X30”已在广东东莞变电站、新加坡电网等场景落地,占据国内85%的电力巡检市场份额,其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功率密度达国际领先水平[5] - 绿的谐波攻克谐波减速器技术难题,将传动误差控制在10弧秒以内,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6] 产业链协同与产学研融合 - 苏州市吴中区集聚上千家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覆盖从关键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的全产业链环节[6] - 思必驰牵头成立“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科沃斯机器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等,为智能语音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7] - 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与高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通过学术交流、实习实训等方式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7] 企业社会责任与产业升级 - 万事利集团推动“丝绸+文化+科技”融合,其AI大模型可在几秒内设计生成独一无二的丝巾,活性免水洗印染一体机使1米长面料2小时即可完成印染[8] - 万事利在浙江衢州开化县探索“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帮扶模式,1500亩黄金茧养殖基地带动近千户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蚕农年收入增长超30%[8] - 联影集团放弃对传统产品优化升级,专注研发高精尖医疗影像设备,现已推出多项高端医疗装备,服务国内外1万多家医疗机构[8] - 纤纳光电携手两所高校实现平方米级钙钛矿组件的稳定批量生产,公司联合创始人通过加入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并增强发展信心[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