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概况与规模 -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于9月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持续21天 [1] - 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政府承办 [1] - 戏剧节是我国戏剧艺术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盛会 [1] - 本届戏剧节共有42部剧目入围,包括29部参演剧目、1部特邀剧目和12部展演剧目 [2] 剧目多样性与创新 - 参演剧目涵盖20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滑稽戏、木偶戏等艺术门类 [2] - 山东柳子戏、湖南祁剧、满族新城戏、新疆曲子戏等剧种首次登上中国戏剧节舞台 [2] - 剧目题材类型多样,包括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古装故事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作品 [3] - 婺剧《三打白骨精》创新使用无人机扮演小蜜蜂,取代传统道具操控方式 [9] 艺术创作理念与导向 - 戏剧节打破“唯首演”门槛,鼓励“十年磨一戏”精神,允许诞生60多年、演出1600多场的河北梆子《宝莲灯》等“老戏”参演 [6] - 坚持“为观众多演出”的导向,让演出场次多的剧目优先上演,以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7] - 评价标准提出不能“唯题材论”,表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均被视为“主旋律” [7] - 将剧本改稿会升级为剧目提升会,组织专家对入围剧目进行打磨 [3] 戏剧与城市融合及可持续发展 - 戏剧节开幕前在杭州金沙湖大剧院、天目里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举办预热演出,打破舞台与观众界限 [11] - 通过戏剧“快闪”、讲座等活动,让戏剧浸润城市生活,推动戏剧与城市双向赋能 [11] - 提倡绿色低碳办节,舞美设计倡导凝练节制、“一装多演”,反对不计成本的“大制作” [11] - 演出现场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质道具,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低碳互动场景 [11]
从中国戏剧节看传承与创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2025-09-24 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