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苏金融监管局以 “组合拳” 绘就金融民生画卷
江南时报·2025-09-24 12:02

政策支持与融资促进 - 联合财政部门推动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合力以降低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潜力[2] - 宿迁市通过“宿鑫行动”推动银行上门服务,走访市场主体2万户次,授信总额达293亿元,并通过“双专员”机制帮助企业融资32亿元[2] - 盐城市推出“红盐贷”专项服务,覆盖128个红色镇村,为315户企业及2.7万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授信97.5亿元[2] - 连云港市推广贷款申请“半分钟小程序”精简流程,并向灌南县食用菌企业以“确权+产业链”模式发放400万元农业设施抵押贷款[6] 保险保障体系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全省人身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达326.59亿元,赔付支出为87.24亿元[2] - “惠民保”、“长护险”、“大病保险”分别覆盖1084.37万人、6049.57万人和6843.13万人,多层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 - 在养老金融领域,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个人养老金保险保费收入13.66亿元,承保11.01万人;商业养老金账户开立8.07万户,规模达58.54亿元[4] - 建成养老社区7个,运营床位4090个[4]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市场秩序维护 - 牵头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机制以强化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3] - 聚焦非法中介及“黑灰产”等乱象,通过数据建模提升打击精度,移交线索数百条,推动公安机关立案数十起,并督促机构加强内控[3] - 徐州市建立市级非法中介治理协作机制,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代理退保”黑灰产典型案例汇编以形成行业协同共治合力[3] 金融服务优化与便利性提升 - 推动金融机构完善网点无障碍设施,促进个人养老金与商业养老金协同发展[4] - 针对外籍来华人员,指导银行优化服务,包括推动外资银行接入国内主流电子支付工具、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开发双语购汇及线上预约功能,并升级网点机具以支持新旧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户[4] - 持续推进金融纠纷调解服务下沉,2025年推动全省新增100个县域调解服务点,宿迁市建立“小微调解工作室”实现市县全覆盖[6] - 针对南京市新能源网约出租车投保难题,在3天内完成1123辆车续保,并推动上线专属承保业务实现“愿保尽保”[6] 金融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 - 构建“网点+场景+线上”宣传网络,强化网点教育主阵地作用,并开展校园金融教育网格行动[5] - 溧水区联动银行保险机构与社区网格员普及知识,镇江市借助“苏超”赛事平台传播金融文化[5] - 创新宣教形式包括编制“苏韵金融安全舆图”并通过电信IPTV扩大覆盖,开展“百家社区 金融守护”行动[5] - 常州市发布八大领域风险提示海报,无锡市打造吴语金融宣传形象“福小宝”、“禧小宝”,并推出绘画读本及歌谣等作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