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组件“危机”如何化解?多方联动构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华财经·2025-09-24 16:4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过去十年光伏产业取得全球超高市场占有率和超快技术迭代的可喜成绩,但产能由盈转剩[1] - 2023年下半年以来行业面临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严峻局面,组件价格一度跌破每瓦0.6元[1] - 2024年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下滑超25%,部分环节出现价格踩踏[1] - 价格下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光伏组件整体合格率由2019年的100%降至2024年的62.9%,2025年上半年抽检不合格率近16%[2] - 产品质量不合格主要体现在机械载荷不合格(5批次)、光电转换效率不达标(8批次)、功率虚标(3批次)等领域[2] 政策与行业治理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出台制造门槛、标准体系、价格规范政策,构建协同治理体系[2] - 2025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六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探讨规范竞争秩序,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2]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倡议企业自律、抵制低价恶性竞争,坚守质量底线,严格执行标准,杜绝偷工减料等行为[2] 企业应对与创新 - 下游电站企业如阳光新能源积极应对质量滑坡,组建专业团队并建立评测实验室,构建覆盖材料、工艺、检测的全维度设备标准与评价体系[3] - 公司为光伏组件设定高可靠、多发电、更友好的严选标准,严把原料关、制造关、检测关,确保组件长期高品质表现[3] - 阳光新能源联合鉴衡认证中心发布光伏好电站技术成熟度评价规范,明确适用范围、发电性能、安全性能、可靠性等核心评价维度[3] - 作为领先的电站开发商与专业组件用户,公司以应用端系统洞察反哺组件创新,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提升的新路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