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知识产权制度试点成果 - 浙江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累计发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2.4万张,直接转化运用金额超90亿元,两项数据均占全国总量约七成 [1] - 自2023年6月开展登记以来,已吸引全国27个省(市、区)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交申请5.8万件,发证2.4万张 [2] - 浙江率先将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写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两部法规,明确登记证书作为数据集持有的初步证明和权益保护凭证 [2] 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生态 - 浙江打造"数知通"平台,与上海、深圳等数交所共27个交易平台打通,吸引入驻近200家专业数商 [3] - 平台形成"企业下单、平台派单、数商接单"的市场运营生态,自去年4月上线以来推送意向信息7479条,落地运用1792件、金额53.5亿元,达成率约24% [3] - 完成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跨境交易,杭州合律曼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向韩国客商发送化工产业数据,创汇约103万元 [3] 数据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应用 - 在浙江嘉兴,通过智能工艺数据知识产权帮助全国1万多台数控切割机提高运行效率 [4] - 温州瓯海一家制造企业研发包装行业全产业链数据知识产权,赋能业界4.6万家包装企业实现全链条降本增效,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4] - 数据知识产权覆盖9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的87个 [7] 数据知识产权金融化创新 - 浙江创新交易、许可、增信融资等10种转化方式,累计实现直接转化金额93.23亿元 [5] - 推出"数据知识产权贷"金融产品,231家企业获得增信融资84.9亿元,单笔最大金额2亿元 [5] - 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鱼类养殖水体数据知识产权作为增信依据,获得银行5000万元质押融资 [5] 数据资产化与证券化探索 - 117件数据知识产权完成数据资产入表,金额4721万元 [5] - 全国首单纯数据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杭州余杭启动,10家科技企业的数据资产计划"打包"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预计发行金额1亿元 [6] - 探索推广对企业知识产权整体画像评价,推广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内部评估+银企协商" [6] AI数据知识产权布局与发展 - 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已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达两位数 [7] - 在全国率先出台AI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指引,已登记超1000件高质量AI数据集 [1][7] - 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浙江省平台获得登记证书,并凭借此获得1亿元银行授信,成为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跨省融资增信服务案例 [8]
【财经分析】数据变现、赋能AI 浙江创新数据知识产权改革盘活数据“富矿”
新华财经·2025-09-24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