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行业现状与机遇 - 脑机接口技术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前沿技术,在医疗康复、人机协同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新高点[1] - 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尚处于不成熟的早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技术摸索和概念验证进程,这为中国企业摆脱过往“跟从式发展”的路径依赖、在技术“无人区”实现突破提供了契机[2][3] - 中国正站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全球最前沿,是起跑线上的“首发选手”,产业兴起为国内企业突破首创类技术/产品(First in Class)和最优类技术/产品(Best in Class)的瓶颈提供了机遇[2] 上海脑机接口产业政策与布局 - 2025年1月,上海出台《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7月落地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聚焦构建“技术突破-产业转化-场景落地”的集聚效应[1] - 根据《闵行区关于打造脑机接口未来产业生态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入驻企业,研发投入方面最高补贴2000万元;新注册或新迁入企业,按研发投入分三年给予20%、10%、5%资助,每年最高200万元[6] - 年度研发投入首次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可额外获得300万元一次性奖励,政策补贴形成叠加支持[6] 司南孵化器的运营模式与特色 - 司南孵化器是上海首家深耕脑机接口领域的专业载体,于2025年7月11日启动运营,其经营模式告别传统孵化器单一的“房东”角色,成为“孵化+投资+专业服务”的“股东”和“全天候合作伙伴”[1][5] - 孵化器打造脑机接口概念验证平台,将服务前延至“-1到0”的超早期预研阶段,服务对象覆盖尚不具备企业形态但拥有技术潜力的“超级团队”,例如规模约20人的中科院光机所视觉重建与神经调控团队[4] - 司南孵化器与策源孵化基金、临创司南基金形成“接力式投孵联动”,例如2024年脑机智能企业中科华意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之一便是司南基金[6] 全栈式专业服务与临床资源整合 - 针对90%的脑机接口企业属于跨界经营者的情况,司南孵化器组建市场化专业团队,打造研发加速、测试验证、产品注册三大中心,提供从预研立项到注册量产的全流程开发咨询服务[7] - 孵化器协助团队对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等顶级临床资源,华山医院每年开展约2万例神经外科手术,积累的海量临床病例与脑神经数据为入孵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关键支持[7][8] - 例如,华山医院前期从临床中采集的海量人类植入式脑电活动数据,为岩思类脑公司训练脑电大模型提供了关键“燃料”,助力突破非侵入式信号精度低的技术瓶颈[8] 产业集聚与跨区域协同效应 - “脑智天地”产业集聚区引进了华山医院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等优势基础研究资源,与司南孵化器步行即达,搭建“零距离”临床转化通道[7] - 司南孵化器可北联苏州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互补,东融张江的检验检测与审评审批资源,西接杭州的医疗产品与数字技术融合优势,联动临港新片区的芯片研发资源[10] - 微灵医疗的布局是典型案例,公司选择进驻司南孵化器后,既能与华山医院合作加速癫痫检测的临床数据采集,又能借助复旦大学科研优势,同时将生产基地落地苏州以降低生产成本[10] 技术研发与临床试验进展 - 当前脑机接口三大主要技术路线包括:需开颅的侵入式(如Neuralink、阶梯医疗)、无需完全开颅的半侵入式(如博睿康、Synchron)以及无需手术的非侵入式[3] - 2025年3月,阶梯医疗联合中科院脑智中心与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使其成为继Neuralink后全球第二家、中国首家进入该阶段的企业,预计2026年1月开启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9] - 在技术研发环节,临床机构能提供专业指导,例如脑虎科技首款产品问世时,华山医院从人体工学角度给出了产品优化建议[9]
城记 | 探访司南孵化器:解码上海打造脑机接口产业“核爆点”的培育逻辑
新华财经·2025-09-24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