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的核心观点 -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被定位为填补绿色债券覆盖不足的重要工具,旨在为钢铁、水泥、煤电等高碳行业提供低碳转型融资支持 [1] - SLB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制度化的要素设计,倒逼企业做出实质性的转型承诺并切实执行,而非单纯融资规模的扩展 [1] - 当前市场对SLB存在疑问,包括其设计是否科学、能否有效约束机会主义行为、是否会异化为形式化合规的“漂绿”产品 [1] 核心要素的制度逻辑 - SLB发挥作用的五大核心要素是关键绩效指标(KPI)、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债券特性、信息披露与报告以及第三方验证 [2] - 五大要素在逻辑上相互嵌套,若某一环节薄弱,整体链条就会失去效力 [2] - KPI作为核心可持续性指标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SPT则将指标量化为具有时间边界的目标,债券特性通过奖惩机制将目标转化为切实约束 [2] 国际实践的参考 - 国际SLB设计更注重科学性、灵活性与进取性,例如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采用分阶段、多档次的条款设计 [3] - 法国施耐德电气将社会议题(如性别多样性、就业机会)纳入绩效体系,与碳减排并行考核 [3] - 日本Hulic在RE100目标和绿色建筑开发方面引入刚性条款,直接与票息调整挂钩 [3] - 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SLB在要素设计上仍显单一,特别是在约束条款和目标进取性方面存在差距 [3] 中国市场的积极进展与待解问题 - 中国SLB市场已形成较为多元的指标体系,覆盖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普惠领域投资等多个方面 [4] - 绝大多数企业在披露过程中提供了历史绩效数据,保证了目标设定的可比性,为投资者提供了评估依据 [4] - 票息调整、赎回机制等激励手段已初步建立,第三方验证也在市场中逐渐普及 [4] - 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KPI未紧密联系碳排放目标、部分SPT设定缺乏进取性、债券特性的灵活性与约束力有待增强 [4] 案例剖析与共性问题 - “22天安煤业MTN002(可持续挂钩)债券”在KPI和SPT设定上相对合理,瓦斯抽采利用率目标较历史基准值有明显提升 [5] - 该案例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了评估与跟踪验证,表明SLB能够激励企业履行转型承诺,并形成可衡量、可监督的行动路径 [5] - 案例经验提示SLB具备驱动企业实质性转型的巨大潜力,应通过核心要素的优化提升其规范性与科学性 [6] 优化路径与政策启示 - 应建立统一且科学的绩效目标设定标准,引入碳排放强度、碳减排量等直接指标,确保KPI与“双碳”战略紧密衔接 [7] - 在债券特性方面,应借鉴国际实践,引入分阶段目标与动态调整机制,同时提升惩罚条款力度,使其真正具有财务约束力 [7] - 在信息披露上,应逐步提高强制性要求,要求企业在存续期中完整披露碳排放和目标进展,减少信息不对称 [7] - 应推动第三方验证市场化建设,扩大机构数量与专业人才供给,确保验证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7]
新刊速读 |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五维协同”驱动低碳转型
新华财经·2025-09-25 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