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波兰宣布于9月25日凌晨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中欧班列主要陆路贸易路线将恢复 [1] - 边境关闭导致货物积压,预计需要7至10天疏通 [1][4] 边境关闭的影响 - 波兰自9月12日起关闭所有波白边境口岸,切断了中国货物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进入欧盟的重要陆运通道 [2] - 中欧之间90%的铁路货运量需经波兰入境欧盟,2024年通过该通道的货运量增长10.6%,货物价值激增近85%,达到250.7亿欧元 [2] - 波兰在关闭期间,承担中国发往欧盟班列98%以上运量的核心"中通道"运行受到显著影响 [3] - 运输时间成本从正常的12至15天延长至20至25天,成本上涨幅度为10%至30% [4] - 仅一家货代公司在边境口岸积压的货物就达四五十个货柜,每个货柜货量约68立方米 [3] 恢复进程与短期展望 - 白俄罗斯海关已将相关海关手续办理期限延长至9月27日,并明确了恢复通行的铁路口岸 [4] - 若波白双方铁路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积压货物有望在7至10天内清理完毕;若优先处理高时效性货物,时间还可再缩短1至2天 [4] - 在未来2至3周的清理期内,铁路运费或将出现个位数百分比的小幅上涨,运输时间较正常水平延长2至5天,之后将逐步回归稳定 [4] 替代路线分析 - 除经过波兰的"中通道"外,存在"南通道"与圣彼得堡海铁联运两条可选路径 [5] - "南通道"成本较高、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受自然条件影响强,仅适合4月至11月运营,从西安到巴库需15-18天,后续转运至欧盟总时长易超过35天,市场化竞争力还需提升 [5][6] - 圣彼得堡海铁联运线路全程时效约17天,略逊于传统中通道,但已具备一定竞争力,成为各地平台公司更倾向选择的方案 [6] - 圣彼得堡线路受经济成本上涨及海运运力有限制约,目前暂无法实现大规模运输,初期计划按每周1-2班开行,当前临时增至每周3班但未形成常态化运营 [6] - 大多数客户仍倾向于传统"中通道",因其线路更稳定且成本更具考量 [5][6] 行业影响与长期趋势 - 边境关闭事件未动摇货主对传统中欧班列线路的信任,客户与运输方通常能够理解此类国家政治层面的不可控因素 [7] - 进入下半年后,部分货代公司选择海运的客户占比显著提升,铁路运输客户占比降至30%多,可能由价格差异导致 [7] - 行业内对中欧贸易运输线路多元化和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能力有了更深刻认识,为未来铁路与海运等替代线路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7] - 替代线路的常态化运营核心前提是获得客户认可与支持,当前其运输成本相对传统"中通道"略高 [7] 物流通道互补格局 - 中欧北极快航正式开通,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单程18天左右,刷新宁波至欧洲的航运时效纪录 [8] - 中欧班列与北极航线呈现互补共生特征,铁路运至波兰/中东欧需12-18天,成本低于尚处试点阶段的北极航线,且可全年运营,覆盖更广泛的内陆节点 [9] - 北极航线存在季节性运营、运力有限等制约,更适合北欧沿海港口的特定运输需求,且在长距离跨洋运输中为对成本敏感度低于时效需求的货物提供选项 [9] - 中欧班列拥有更丰富的线路选择,仅需四五十个集装箱即可组列发运,能快速响应中小批量货物需求,而北极航线更适合规模化、长周期的跨洋货运规划 [9]
“一切终于恢复正常了”波白边境口岸重开在即,中欧班列货代松口气
环球网·2025-09-25 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