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筑牢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网 坚决打赢防灾减灾救灾“主动仗”
人民日报·2025-09-25 07:23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战略方向 -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理念向“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转变,部署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1] -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2]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需从“灾来应对”向“灾前预警”和“主动防控”转变[1] 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 构建风险防控新机制,将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风险防控关口前移[2] - 2025年2月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2] - 构建“天—地—空”生态气象立体观测网,整合气象、地质、环境等多源信息,完善立体化风险监测网络[2] 智慧应急技术应用 -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风险实时监测、动态预警和资源精准调配[3] - 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指挥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模拟决策场景[3] - 将新技术、新设备深度应用于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救援处置等关键环节,依托智慧应急服务平台等扩大预警覆盖面[3] 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 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整合资源构建综合性应急管理平台,筑牢应急管理新阵地[4] - 强化党建引领,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推动群防群治与专业救援结合[4] - 将社会力量如“摩托骑士”、“救命文档”等“自发善举”转化为“有序力量”,织就安全防范韧性之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