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防灾减灾救灾“主动仗”
人民日报·2025-09-25 07: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应急管理行业正经历从传统“灾来应对”模式向“灾前预警”和“主动防控”模式的战略转型 [1][2] - 该转型旨在通过构建风险防控新机制、依靠科技赋能、强化基层建设来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2][3][4] 风险防控战略 - 国家层面将风险防控提升为战略安排,目标是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 [2] - 202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提出构建风险防控新机制 [2] - 计划构建“天—地—空”生态气象立体观测网,整合气象、地质、环境等多源信息资源,完善立体化风险监测网络 [2] 科技赋能与智慧应急 - 智慧应急新模式着重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风险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 [3] - 通过技术手段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指挥平台,并利用人工智能模拟决策场景 [3] - 需将新技术、新设备深度应用于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救援处置等关键环节,并依托应急广播、手机应用等现代化手段扩大预警覆盖面 [3] 基层能力建设 - 基层一线是公共安全的“神经末梢”,其应急能力直接影响灾害处置效率和损失程度 [4] - 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基层建设来构建综合性应急管理平台,形成“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主动布防格局 [4] - 注重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推动群防群治与专业救援相结合,将社会力量转化为有序力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