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经审议,发力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环球网·2025-09-25 08:29
政策法规动态 - 北京市审议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 细化对高龄独居等特殊家庭老年人的探访关爱制度 明确由市、区民政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 提供紧急救援、安全防护等服务[1] - 草案在“养办医”基础上增加“医办养”规定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服务站点 以提供医养结合服务[1] 人口老龄化趋势 - 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 老龄化进程即将转入“快车道” 高龄老人占比持续上升 慢性病共病及失能老人数量将明显增加[1] - 中国老龄化发展分为三阶段:2001-2020年为快速老龄化阶段 2021-205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 2051-2100年为稳定的深度老龄化阶段 预计2053年老年人口达峰值4.87亿[2] - 2021-2035年是中国从中度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社会演进的关键时期[2] 医养结合行业现状 - 目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主要有四种:医养协同(签约合作模式居多)、从医延养(现实很少)、由养添医(模式居多但处于起步阶段)、地域囊括照护(社康中心提供 但人手不足难承担大量工作)[2] - 截至2023年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8.7万对 具备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7800多家 床位200万张[3] 行业发展建议 - 建议积极落实“医养结合” 统筹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 对接疾病治疗、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长期护理及临终关怀等服务[5] - 建议拓展从医延养 推进未定级医院和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尝试在养老机构落实医保支付以鼓励由养添医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