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拓新路径
新华社·2025-09-25 11:19
9月23日, 嘉宾出席2025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数字技术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拓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陈 富龙介绍,团队通过卫星SAR数据、无人机激光雷达与地基激光扫描协同,实现对丝绸之路一处遗址点 场景地表位移形变及古塔倾斜的精准监测,创新应用让"太空眼"成为文化遗产防灾的"千里眼"。 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各级各类文化遗产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广,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大量依赖人 工巡查和纸质记录,存在效率低、响应慢、缺乏系统性等弊端。如今,数字技术赋能文物领域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破了一些地方文物工作仅凭"一双腿""一支笔"的局限。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展望2035年,中国将建成与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 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文物保护研究利用,考古成果实证中国一万年 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从单一研究到跨领域协同,技术力量显著增强考古与历史研究能力,为文 物价值挖掘与阐释提供新范式。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