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成效 - 长江干流武汉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Ⅱ类标准 [2] -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武汉金口、天兴洲、双柳等水域成为其稳定栖息家园 [2] - 完成1842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清理390座各类码头,腾退岸线50公里 [2] - 极度濒危物种鳤鱼重现,成千上万只候鸟栖息天兴洲,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此安家 [2] 生态经济转化 - 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13个子项工程完工,形成长80余公里、面积830多万平方米的滨水生态画卷,年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 [3] - 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由废弃矿山修复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2.58亿元 [3] - 蔡甸区桐湖外滩红蓼花海带动经济效益,老渔民转型景区讲解员收入翻番,"人放天养"鳜鱼成为富民产业,沉湖国际小镇项目总投资20亿元加速建设 [3] - 黄陂区生态露营地与乡村咖啡屋带动36万居民参与生态旅游服务,大余湾景区"五一"假期一天卖出500多杯咖啡,年轻游客占比跃升至41% [3] 文旅融合发展 - 武汉连续多年位列"五一""十一"等假期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6] - 武昌昙华林百年老街经保护与活化,假期日均客流高峰达8万至10万人次 [6] - "鹤舞流光"黄鹤楼发光冰箱贴单品销售量突破8万个,带动销售额超1000万元 [6] - "蒜鸟"系列发声毛绒玩具线下销售超15万个,带动销售额超1000万元,并带动武汉方言系列文创产品研发销售 [6] 大型活动与城市品牌 - 武汉7·16渡江节配套活动"渡江嘉年华"三大会场人流量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旅游、住宿、零售等行业消费超5000万元 [7] - "武汉体育消费券"核销率达80%,直接带动体育消费金额超643.9万元 [7] - 武汉市举办2025"大河对话"活动,邀请全球代表围绕大河流域文明传承发展、水资源安全等议题开展对话合作 [1]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举办12项主体活动,包括主题美术作品展、电影周、音乐周等,拓展文化体验和消费场景 [4][5]
江城迎来“大河对话” 武汉交出“绿色答卷”
人民日报·2025-09-26 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