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旨在加快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县中振兴 [1] - 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8] - 总体目标设定为到2030年,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县中布局更加合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市域内普通高中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1][8] 主要任务 - 扩资源: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扩大公办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一批县中 [2][9] - 提质量: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五育"融合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2][9] - 强保障: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省、市两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度,优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 [2][9] - 优生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严格规范县中办学行为,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禁止抢挖县中优秀校长和教师 [2][9] - 促融通: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持续优化职普结构,推进职普协调发展 [2][10] 重点举措:资源扩容与条件改善 - 建立学龄人口和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综合研判学位缺口,明确每年新建、改扩建学校和新增学位数 [11] - 推动现有普通高中挖潜扩容,在渡峰时期适当放宽学校规模和班额标准,严控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 [11] - 以人口集中流入地、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县中,制定优惠政策并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审批建设进度 [12] - 有序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重点补齐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短板 [13] 重点举措:教学质量与师资提升 - 严格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强化选修课程建设,完善选课走班,加强研究性学习和跨学科教学 [14] - 建立省市教研员联系县中机制,开展送教助研活动,及时帮助解决课程教材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14] - 及时补充县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鼓励城区高中优秀教师到县中支教,"优师计划"等项目向县中倾斜 [15] - 在职称评聘、待遇保障方面给予县中教师更大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县中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16] - 选优配强县中书记、校长,落实新任校长不少于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要求 [16][17] 重点举措:数字化与机制改革 - 支持县中建设智慧教室,提升数字化教学装备水平,用好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资源 [18] -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探索教师和人工智能协同的"双师课堂"试点,开展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等应用 [18]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市级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育评价、规范办学等方面的统筹力度 [19] - 开展综合高中建设试点,探索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多元化录取改革,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19] 重点举措:规范办学与对口帮扶 - 以省为单位明确高中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寒暑假时间,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集中上课补课或组织测评 [20] - 严禁省属、省会城市高中违规面向县域掐尖招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空挂学籍、跨区域抢挖生源 [20][21] - 实施新一轮教育部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深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 [21] - 将县中托管帮扶纳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整体规划,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 [21] 组织保障与实施机制 - 建立省级统筹、市级主抓、县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政府部门需落实各自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4][22] - 发展改革部门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财政部门统筹资金支持改善县中基本办学条件 [22] - 把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重点评价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办学等情况 [4][22]
速递!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央视网·2025-09-26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