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丹养猪合作:优势互补 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2025-09-26 14:30

合作规模与贸易往来 - 丹麦是中国最重要的种猪来源地之一,2022年丹麦种猪占中国进口种猪总量的比例超过40% [1] - 2023年丹麦向中国出口猪肉21万吨,体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紧密纽带 [1] - 中国约占世界猪肉总消费量的45%,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 [1] 技术合作与生产效益 - 丹麦的基因选育技术和精准养殖方案为中国企业提供支持,例如丹育公司与多家国内大型养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2] - 牧原股份2023年年报显示,其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已超过29,不断逼近国际先进标准 [2] - 自动化饲喂、环境控制等技术的应用使许多示范养殖场将育肥周期控制在160天至170天 [2] 物流与供应链整合 - 依托中欧班列,丹麦猪肉输华的运输时间较海运大大缩短,显著提升产品时效竞争力 [2] - 中国的贸易企业和饲料加工厂成功引入丹麦的乳清蛋白等副产品,实现两国供应链资源的双向互补 [2] - 2024年4月,两国续签《关于生猪养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明确将在育种、饲料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加强制度性合作 [2] 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 丹麦的"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畜禽粪污近乎百分之百的资源化利用,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倡导的绿色、低碳方向高度契合 [3] - 丹麦生猪群沙门氏菌血清阳性率长期控制在1%以下,部分年份甚至低于0.5%,为行业树立生物安全标杆 [3] - 在"同一健康"理念框架下,两国未来有望进一步共建食品安全与质量认证体系 [3] 合作模式与未来展望 - 双方合作超越简单的技术引进或产品贸易,拓展至联合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市场开拓的全产业链维度 [1] - 合作面临种猪适应性改良、饲料价格波动应对和技术推广均衡化等挑战,这些议题激发更深层次的创新协作 [3] - 从联合研发、人才培训到数据共享与金融支持,两国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多维度、可持续的产业链共同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