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结果发布,三电系统质量整体向好
中国经济网·2025-09-26 15:04

行业质量表现趋势 - 2025年市场质量表现得分为27.19,较2024年增加23%,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出现下降[4] - 核心零部件模块如发动机、变速箱和三电系统质量持续提升,但智能座舱和驾驶系统等其他模块质量变差[4] -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市场质量表现均出现下降,燃油车用户抱怨度上升,新能源车OTA长期不升级和车机信号差成为新重点问题[5] 消费者投诉与关注点变化 - 2025年1-8月车质网受理有效投诉量超过15万宗,车载互联、驾驶辅助和OTA升级等智能化功能的质量与服务问题持续位列投诉前20位[1] - 手机App远程控制的延迟与卡顿问题数在2025年快速增加,消费者的关注与焦虑正由续航逐步转向智能化体验[1] - 用户体验层面问题急剧增多,部分功能在性能上无法满足需求,主要集中于驾驶系统、智能座舱和外观模块[5] 新能源汽车发展 - 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70%,电动化保持高增长[2] -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质量表现整体呈现向好趋势,问题数显著减少,续航和电机问题较去年有所缓解[2] - 增程式车型在整体质量表现及四个二级维度上均表现最优[3] 自主品牌竞争力 - 预计2030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将突破65%,自主品牌更能匹配消费者对差异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需求[2] - 华为智能电动、格雷博等国内领先供应商的技术突破,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优势[3] - 自主品牌车型三电系统的质量表现整体优于海外品牌,用户续航满意度方面,自主头部品牌表现较好[3] 用户体验与续航挑战 - 续航虚高是新能源车用户的核心痛点,根本原因在于官方标定里程与实际驾驶体验存在偏差[2] - 驾驶者的驾驶风格和用车习惯、对辅助驾驶系统的使用,是影响续航里程的主要变量[2] - 未来需通过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和驾驶习惯,结合能效技术,建立用户场景化的续航评估体系[2] 企业质量战略 - 华为智能电动坚守安全理念,强化基于功能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的核心质量,实施全面数字化管理[5] - 小米汽车制定文化领先加智能数字化领先的质量领先战略,构建融合硬件、软件、交付和大数据的质量防御圈[6] -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需求的契合度要从细致变为极致,服务响应要从及时做到实时,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实现OTA升级闭环[1] 产业发展建议 - 汽车产业应特别重视高质量发展,保持不依靠对上下游挤压的、稳定的盈利能力[1] - 控制适度的负债水平、强化产品自身可靠、耐用、安全等本原属性并重视营销战略[1] - 随着全固态电池加速量产,智驾、芯片等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产业将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汽车时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