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经分析】隐债化解加速落地:2万亿置换债发行“九成九” 财政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新华财经·2025-09-26 16:42

一揽子化债方案执行进展 - 2025年全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已发行约1.986万亿元,进度超99% [1] - 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于当年发行完毕,2025年上半年全部使用完毕,2025年截至6月末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0%,已使用1.44万亿元 [3] - 截至9月26日,仅河南、湖北分别剩余76.1849亿元和62.2886亿元额度尚未披露发行 [2] 债务置换结构特征 - 2025年“置换隐债专项债”发行期限明显拉长,30年期品种发行规模超7000亿元,10年期以上债券占比超七成 [2] - 中西部地区获得额度倾斜,如河南发行1150.8151亿元,贵州、云南发行规模分别为1176亿元和878亿元 [2] - 东部地区如江苏、浙江的置换债中15年期及以上品种占比突破50%,侧重存量债务期限结构优化 [2] 化债政策效果显现 - 通过发行低息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置换利息高、期限短、风险大的隐性债务,极大降低了债务利息支出和偿还压力 [4] - 随着化债推进和利率中枢下移,债务综合成本有所下降,债务结构得到优化 [4] - 截至今年6月末,超六成融资平台已实现退出,约10500家融资平台公司已经退出,预计2026年上半年退平台工作任务将基本完成 [5] 长效机制建设与未来方向 - 政策重点已从“应急抢险”逐步转向“常态防控”与“长效机制建设”并重,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 [6] - 财政部指出将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额度或有可能提前到今年四季度发行 [6][7] - 若提前发行规模分别达到1万亿、1.5万亿、2万亿,将分别拉动社融增速0.2%、0.4%、0.5%,进一步改善地方政府、城投资产负债表 [7] - 未来将尝试建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维度绩效评价体系”,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共同纳入考核,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