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干细胞IND困局下的突围:如何跨越“从实验室到临床”的鸿沟?
搜狐网·2025-09-26 17:44

一、为何干细胞IND如此之难? 干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正步入快车道,但在迈向临床的"关键一跃"——干细胞IND申报环节,许多创新 主体仍面临显著挑战。与传统化学药或生物大分子药物不同,干细胞药物具有活细胞属性、生产工艺链 条长、批次间存在一定异质性等特点,使得监管审评对其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国家药监局连续批准多个干细胞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我国干细胞治疗产业正加速迈向"临床验 证"时代。然而,在一片热潮背后,一个现实问题日益凸显:许多技术领先的科研团队,却在干细胞 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申报环节陷入停滞——补资料、被质疑、反复修改,甚至错失研发窗口期。 有生物技术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花了五年时间完成干细胞机制研究和体外验证,但在干细胞IND申 报上卡了近两年,不是技术不行,是不会说监管听得懂的话。"这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 内,国内提交的干细胞IND申请中,超过60%经历发补(补充资料),部分项目因无法有效回应审评意见 而被迫中止。"技术领先 ≠ 临床先行"已成为行业共识。 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陆续出台《干细胞相关产品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指南》 《人源性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