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新颜启迪江河之治——智库报告解析新时代长江治理
新华社·2025-09-26 22:32
长江治理历史性成就 - 生态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 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从2016年82.3%提升至目前超98% 干线连续五年保持Ⅱ类水质 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7] - 形成电子信息 高端装备 汽车 家电 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0亿吨 稳居世界内河第一位[7] - 构建空天地一体监测体系 沿线约5万个雨水情监测预报站点全自动化实时监测 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10] 科学治江方略体系 - 坚持生态优先 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理念[13] - 坚持辩证统一 运用全局视角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五大关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14] - 坚持区域协同 通过纵向统筹管理和横向区域协同 形成全流域一体化发展格局[14] 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 - 系统性保护长江文化 形成主轴引领 七大文化片区联动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8] - 依托丰富水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实现人水相依的和谐发展[10] - 通过生态改善带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 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15] 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 - 为全球大江大河治理提供新样板 推动治理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确保治理有效率 成果可持续[19] - 为全球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 超越工业文明掠夺性发展 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20] - 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新参考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展现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22] - 通过大河文明对话研讨会等活动 推动世界江河文明交流互鉴 上升到文化和哲学高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