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四中院:探索多元化人性化灵活化履责方案
人民网·2025-09-26 09:30

环境资源案件审结概况 - 自2015年至今共审结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6件 [1] - 超过30%的案件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 [1] 损害责任承担原则 - 坚持落实损害担责和全面赔偿原则 [1] - 鼓励部分侵权人根据整体修复要求履行全部修复义务 [1] - 代其他侵权人支出的修复费用可适当折抵其应承担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赔偿金额 [1] 环境资源审判主要做法 - 通过靶向调解推动污染企业主动承担环境治理责任 [2] - 前置司法防线探索预防性裁判将污染遏止于未然 [2] - 构建符合北京特点的生态修复模式并提升公众体验 [2] - 采用灵活履责方案确保受损生态环境全面修复 [2] - 推动多元共治畅通司法与行政结合的生态修复快车道 [2] -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审判成果向生态保护成果转化 [2] 典型案例修复措施 - 以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替代性修复措施折抵因超标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损失 [2] - 运用预防性裁判防止生态环境损害的发生和扩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