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rypto for Advisors: Kevin O’Leary talks Crypto Strategy
Yahoo Finance·2025-09-25 23:00

投资策略:加密资产基础设施 - 采用“镐和铲”策略,重点投资于支持加密资产行业的基础设施,而非直接押注代币价格[1] - 具体投资标的包括交易所和数据中心,例如投资了清洁能源比特币挖矿数据中心公司Bitzero、加拿大最大交易所WonderFi以及Robinhood和Coinbase[7][8] - 个人投资组合中约20%为加密相关投资,建议通过投资支持数字资产的公司来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而非持有多种代币[9] 监管环境与市场影响 - 美国参议院的数字资产市场结构法案和众议院的清晰法案是即将出台的关键监管框架,市场预期其通过将推动牛市[2] - 比特币ETF的推出是监管起点,已成为华尔街进入加密市场的主要通道,GENIUS法案为稳定币提供美元担保,显示机构对加密资产的信心增强[3] - 当前机构采用加密资产的程度极低,任何主要金融机构将其资产的1%配置于比特币都将引发价格大幅发现,而监管是主要障碍[4] 核心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 - 核心代币持仓集中于比特币、以太坊和稳定币,三者约占代币持仓的90%,比特币和以太坊各配置2.5%[10] - 采取保守的杠杆策略,杠杆率最高为30%,以规避比特币价格可能暴跌50%的风险[13] - 投资心态强调利用波动性,通过同时持有加密资产及其基础设施来获利,而非预测代币价格[14] 加密资产投资渠道与策略 - 投资渠道包括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协议、结构化产品和专业管理策略,不同渠道在所有权、托管和执行方面各有优劣[15][16] - 除买入持有外,策略包括Delta中性策略(消除方向性风险)、市场中性策略(利用资产间错误定价)和长短期量化策略(基于系统信号)等[17][18] - 选择投资方式需基于投资目标(长期增长、多元化、创收等)、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参与程度,并考虑托管、流动性等基础设施[20][21] 行业动态与机构参与 - 加密资产当前用途包括价值存储、数字支付系统和稳定币,但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采用率远未达潜力[5] - 行业正从缺乏监管的“蛮荒”状态转向监管明晰,早期参与者曾从高波动性中获利[5][6] - 近期行业动态包括Visa、Stripe和Fold合作推出比特币奖励信用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简化加密ETF上市流程,以及摩根士丹利计划通过E*Trade平台推出加密货币交易[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