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意见,明确支持成都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即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1] - 意见强调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以支撑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的打造 [1][2] - 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攻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推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 科技创新基础与现状 - 成都在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百强榜中的排名从2018年的第56名上升至目前的第21名 [2] - 在《2024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中,成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排名全国第8位 [3] - 成都集聚了四川省约70%的科创平台、60%的科研机构和60%的科技人才,并在《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中以80.84的综合评价值居全省第一 [3] - 存在部分短板,例如在蓉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仅为上海的1/10左右,在蓉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为37.2%,人均研发经费投入在全国GDP十强城市中排位靠后 [3] 高能级创新体系与原创成果 - 成都已构建完善“1个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创新中心+10个大科学装置+4个天府实验室”的高能级创新体系 [4] - 关键性成果包括: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电子温度的“双亿度”重大突破 [4] - 天府绛溪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天绛·诸葛”大模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初审 [4] - 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4] 产业培育与场景应用 - 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挂牌成立,致力于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城市级试验场,已发布930条场景需求 [6] - 应用场景案例包括兴隆湖的无人驾驶船、天府广场的四足机器狗协助巡逻、IFS广场的智驾移动商业机器人 [6] - 成都建成“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完整服务体系,帮助科技企业找项目、找场地、找资金、找人才、找政策 [7] 未来产业布局与金融支持 - 成都的未来产业聚焦于24条细分赛道,在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更具基础和优势 [8] - 成都已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园区,在通水、通电、通气的基础上,强调“新三通”:通技术、资金、人才 [9] - 成都发布首只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120亿元,远期规模2600亿元,重点瞄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业航天等十大未来产业领域 [9] - 在1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有15家享受过成都的科创贷政策 [9]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用未来产业点亮城市未来
四川日报·2025-09-27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