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儒风传千载,海岱弦歌新
大众日报·2025-09-27 09:33

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 - 山东省古籍数字资源平台于今年6月正式开通,整合省图书馆及地方馆藏资源,提供古籍影像和全文检索功能[2] - 山东深入推进“山东文脉”工程,领衔担纲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永乐大典》等国家重大项目,成果包括《齐鲁文库》《儒典》等[2] - 整合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资源,与教育部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16所知名高校合办研究生院,累计招收培养2553名研究生[3] - 山东广饶傅家遗址实证4750年前存在母系社会组织,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3] - 山东推进“海岱考古”工程,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个,构成完整的史前文化谱系[3] 文化普及与社会治理 - 山东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推出“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文化节目[4] - 微山县打造“湖上宣讲”特色模式,将“固定讲台”变为“流动课堂”[5] - 济宁市构建以“和为贵”为品牌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5] - 山东围绕“忠诚”“担当”“廉洁”等理念,打造孔庙弘道门、孟庙等政德教学点[5] 文旅融合与国际交流 - 济宁市以“孔子家乡 你好济宁”为核心品牌,开展“十城百企千里”巡回旅游推介,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实现翻倍增长[7] - 山东各地景区开设汉服体验馆,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年轻人生活[7] - 连续举办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来自7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1][8] - 启动实施齐鲁访学驻研计划,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全球文明对话交流中心”,邀请国际专家学者对话交流[8] - 山东统筹各类资源,实施国际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深化“视听山东”等项目建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