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络安全之三:骗子对你“火辣辣”,咱心里可得“防有诈”
新华社·2025-09-27 10:52
线下扫码送礼诈骗模式 - 诈骗分子在线下人员密集场所如广场、街市,以商家活动名义赠送水杯等小礼品,通过甜言蜜语获取信任后,使用受害者手机向多个亲友群发送兼职刷单类诈骗二维码并删除操作痕迹 [5] - 该诈骗团伙在陕西、甘肃两省10多个市州县活动,向800余个微信群转发超过3千条诈骗信息,从中获利3.8万余元 [5] - 该行为被法院认定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醒公众勿将手机交予陌生人操作,勿扫描不明二维码 [5] 网络交友借贷诈骗案例 - 一名“00后”女性在网络游戏中结识男友,对方在相识一个月后开始以工程项目资金周转等理由频繁借款,该女性通过多个线上借款平台高息借贷并向亲友举债,累计转借24万余元 [6][8] - 双方分手后借款人失联,经法院审理,因借款人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款项为赠与,被判令在10日内偿还全部借款 [8] - 法院建议网络交友需保持风险意识,大额借贷应留存书面凭证,避免因感情因素造成财产损失 [8] 免考驾照朋友圈诈骗链条 - 诈骗分子通过长期“养号”塑造驾校教练员身份,在朋友圈发布免考拿驾照的虚假信息,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报名费、考试费等名义实施诈骗 [9][11] - 该诈骗链条组织严密,上游提供非法获取的实名认证微信号,每个微信号售价290元,共计出售322个微信号获利9万余元 [11] - 该诈骗案共骗取18名受害人31.7万余元,主犯因诈骗罪被判刑,上游提供者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 [11] 司法机关防骗提示 - 司法机关总结有效防骗方法为不贪小便宜、不轻信、不转款,在钱财问题上保持冷静,警惕各种诱惑性话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