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或已发生转折性变化
证券时报网·2025-09-27 16:07

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变化 - 中国已积累大规模社会净财富,在银行储蓄利率很低和房地产投资吸引力下降的背景下,社会净财富增长需进入资本市场,导致资本市场增量资金的来源发生转折性变化 [1][7] - 根据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研究,GDP与社会净资产的比例为1:5至1:6,在房产投资和银行储蓄缺少吸引力的情况下,社会净资产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上升将主要进入资本市场 [7] - 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的转折性变化预示着资本市场很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 “十五五”时期经济挑战与消费结构性偏差 - 需求约束和消费不足是“十五五”期间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且严峻的挑战,需求约束主要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不足 [2] - 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与国际平均水平及典型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相比存在相当大幅度的偏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消费增长不足,可称之为结构性偏差 [2] - 消费结构性偏差的形成原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且内部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后、收入差距较大、政府资产占比偏高以及重投资轻消费的政策导向等 [2] 消费不足的具体表现与影响 - 从消费内容看,消费不足主要是服务消费不足,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发展型消费不足 [3] - 从人群看,城市居民面临教育、医疗、住房压力,但缺口最大的是农村居民,重点是近三亿农民工和近两亿进城农民工 [3] - 消费比重过低已成为绕过不去的增长瓶颈,房地产下跌和基建减速使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水落石出”,成为终端需求中“卡脖子”的短板,如不补上将导致经济增速滑落 [3] 扩大消费的战略重点与结构性改革 - 扩大消费需区分源头性问题和派生性问题,当前价格低迷、名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地方债务负担重等问题均为终端需求不足派生,应把注意力和重点放到解决终端需求中消费比重结构性偏低这个源头性问题 [4] - 补贴消费等举措短期有效但不可持续,精准性不够,无法解决低收入阶层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根本问题 [4] - 有效扩大消费需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目标是使消费潜力最大的低收入阶层明显增加消费能力,重点是发展型服务消费,并需有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 [5] 三大结构性改革领域 - 第一是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新市民刚性住房为重点,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等筹措资金收购滞销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或开工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 [6] - 第二是深化农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通过划拨20万亿元国有资本进入社保基金,将农村居民养老金收入由目前的200多元提高到1000元,以释放中国一半左右人口的消费潜能 [6] - 第三是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顺畅流动带动第二轮城市化浪潮,重点是盘活农村土地等要素资源以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6] 金融强国建设与资本市场发展机遇 - 消费强国和制造强国都离不开金融强国作为依托,中国需要建立强大的货币和强大的资本市场 [7] - 资本市场需培育具有全球创新领先竞争力的大型头部科技企业和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8] - 资本市场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可增加投资者财产性收入,支撑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金支出,并借助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8]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 建议实施进出口平衡战略,与全球最大消费市场配合,进口商品主要用人民币结算,带动大量人民币进入离岸市场,提高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比重 [8] - 以往通过大量出口增加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下一步应通过大量进口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