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东推进院校、企业深度协同 产教评融通照亮就业之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行动)
人民日报·2025-09-28 08:29

产教融合政策与模式 - 广东省四部门印发《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旨在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为劳动者提供全周期就业服务[1] - 广东省提出《"技能照亮前程人才赋能产业"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计划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类证书持有者150万人次以上[5] - 企业出岗位、标准、师傅,学校出学生、教师、资源,政府出政策、服务、管理,形成协同机制[5] 院校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 广州市技师学院推行"微专业"课程改革,采用"主专业+辅修模块"路径,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各产业系每年递增1-2个新专业[2] - 学院将汽车交通类专业向飞行器方向转变,通过竞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融合实现提前布局[2] - 企业导师教授服装3D设计等课程,学生设计被采用可获得奖学金,接触行业最新技术与企业要求[1] 企业主导的订单式培养与实训 - 广东鼓励企业拿出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学生学徒培养,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训环节[3] - 广州工控集团旗下孚能科技设立"订单班",学生在产教评一体化培训中锻炼技能并获得职业技能资质[3] - 希音公司建立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和共享实训基地,培训还原真实服装质检场景,学员可快速上岗[3] 技能竞赛与职业发展通道 - 广东支持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培,将企业岗位标准融入竞赛标准[4] - 参赛选手通过备战大赛学习编程等新技能,提升实操能力,为灯光设计师、调光师等岗位打下基础[4] - 竞赛直通渠道打破学历、资历限制,助力职业发展跃升[4] 生态链建设规模与成效 - 广东已遴选171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比亚迪、格力、小鹏汽车、库卡等制造业企业成为链主企业[5] - 库卡机器人实训现场开展产教评一体化试点培训,100多名首期学员学习机器人编程、系统运维等课程,考核合格可签订跟岗实习协议实现"无缝"上岗[3] - 共同建设产教评共享实训基地,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培训模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