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防不可治,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可怕在哪儿?
央广网·2025-09-28 13:45

狂犬病疾病特征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携带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通过唾液传播[1] - 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不会立刻出现症状,会沿着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迁移,直至侵袭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神经元并引发不可逆的神经损伤[1] - 一旦出现恐水、怕风、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死亡率接近100%[1] 狂犬病防控形势 - 随着宠物保有量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动物种群数量增加,以及人们与野生动物接触机会增多,狂犬病防控不容忽视[1] - 外出游玩时应注意与犬、猫及野生动物保持距离,避免感染狂犬病毒[1]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 暴露后应急处置第一步是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约15分钟,肥皂水更佳[2] - 第二步是用干净的敷料包扎伤口,避免二次伤害,若存在组织脱离,用清洁容器妥善保管[3] - 第三步是及时赶往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由医务人员根据伤口暴露情况做进一步处理,根据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3] - 狂犬病暴露后进行规范的处置是预防狂犬病最后一道防线[3] 狂犬病疫苗接种 - 狂犬病疫苗是用于控制和预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手段[3] -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版)》,狂犬病疫苗有"5针法"和"4针法"两类接种程序[3] - "5针法"需要在暴露当天、暴露后第3、7、14、28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3] - "4针法"即"2-1-1"接种程序,需要在暴露当天接种2剂狂犬病疫苗,暴露后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疫苗[3] - 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规定时间,及时、足量、足程接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