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公告,全面支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所有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回购业务,包括通过直接入市和“债券通”渠道入市的投资者 [2] - 政策旨在盘活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资产流动性,提升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国际吸引力,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3] - 政策解决了此前仅允许境外主权类机构、人民币清算行和参加行三类机构参与债券回购的限制,将范围扩大至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养老基金、资管产品、公募基金、对冲基金等所有投资主体 [4] 境外投资者的需求与痛点 - 截至2025年8月末,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家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持债约4万亿元人民币,其流动性管理需求日益凸显 [4] - 在欧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境外机构需通过质押或回购人民币债券来迅速筹集资金填补保证金缺口,带动回购质押融资需求水涨船高 [4] - 政策出台前,多数境外投资者主要通过抛售中国国债筹资,但此举存在三大痛点:冲击持有到期投资策略的稳定性、因重新买入而支付额外交易成本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以及面临因国债价格波动带来的更高持仓成本与投资风险 [4][5] - 部分机构曾尝试新加坡场外回购或债券通北向通离岸回购,但因缺乏透明机制、第三方托管或做市商报价不理想而参与度低,几乎吞噬大部分债券投资收益 [5] 境外投资者的关注点与操作考量 - 境外资管机构密切关注债券回购操作细则,特别是标的债券能否实现过户及可使用,以及操作模式是否符合国际惯例,这将影响其投资委员会的批准速度 [6] - 投资者关注买断式回购的券款对付结算机制及资金到账时效,以及债券回购额度上限能否满足其流动性管理要求 [7] - 初始阶段,主权类机构、人民币清算行与参加行的正回购融资余额不高于持债余额的100%,其他类型境外投资机构初始阶段正回购融资余额不高于持债余额的80% [7] - 境外机构认为该额度上限既能满足流动性管理需求,又可规避因过度杠杆衍生的人民币债券投资风险,并考虑在风险可控下适度增加杠杆以增厚投资回报 [7] 政策预期影响与配套措施 - 境外机构投资者认为全面开放债券回购将有效提升其人民币债券资产流动性管理水准,令其更加看好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并可能追加新的投资额度 [2][3][7] - 央行同时积极推动中国内地债券成为香港及全球市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包括支持香港货币当局接受内地债券用作人民币流动性安排的合资格抵押品,以及用于互换通和香港场外结算公司衍生品业务保证金,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债券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操作空间 [8]
境外投资机构积极“试水”债券回购 资产流动性管理“再添利器”
经济观察网·2025-09-28 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