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在“AI+能源”融合中的战略角色 - 国资央企是能源安全压舱石和数智化转型国家队,正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加速融合 [1][2] - 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技术革新必然选择,央企凭借产业链完整和应用场景丰富优势快速追赶 [2] - 化石能源在“十五五”期间仍是中国主体能源,需借AI技术提升利用效率并优化能源结构 [2] “AI+能源”融合的核心价值与应用目标 - AI核心价值包括算法模型与应用场景深度耦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能源全链路系统性变革 [3] - AI需完成从技术应用到模式重构的深层革命,才能成为支撑能源战略的核心力量 [3] - 浙江省能源集团计划到2027年形成“1+2+4+N”人工智能总体布局,覆盖生产运维、能源服务等四大赛道 [3] 人工智能在能源各细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案例 - 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石化长城大模型AI判断与专家判定高度一致,中国石油GeoEast系统应用AI后国际招标中标率达70%-80% [4] - 招商局与中船合作的智能风帆系统借助AI实现340度风向利用,在固定航线上节油15% [4] - 南方电网AI负荷预测系统准确率从97.7%升至98.4%,电力调度智能体将决策时间从分钟级缩至秒级且策略有效性超90% [4] - 国家电投借助AI使风光预测准确率提升10%,光储协同系统提升并网应用小时15%,无人机巡检降低运维成本40% [5] - 浙江能源财务管理业务自动化流程超99%,招投标监管事件追溯时间从4小时缩至几分钟 [5]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协同发展方向 - 行业存在原始数据量大但有效数据不足、数据孤岛、装备与智慧大脑具身智能等问题待解 [6] - AI需通过安全质量、降本增效、经验沉淀“三把尺子”考验,避免应用浅层化和数据价值未能充分释放 [6] - 能源生产领域大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技术融合深度、可靠性及标准体系有待提升和完善 [7] - 突破瓶颈需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国资央企应与科技企业共创数字生态 [7] - “AI+能源”高价值场景发展研究课题启动,将构建国内首个覆盖能源全产业链的高价值场景体系 [7]
【财经分析】AI驱动能源革命步入“深水区” 国资央企如何下好“一盘棋”?
新华财经·2025-09-28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