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地位 - 北京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 [1] - 高被引科学家达到431人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创新城市首位 [1] - 连续三年位列《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全球第三 [1] - 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 [1] - 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比重达16%左右 [1] 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 涌现出人工智能光芯片、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等世界级原创成果 [1] - 取得第三代RISC-V高性能处理器核等标志性领先成果 [1] 产业集群与新质生产力 - 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2] - 形成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 - 重点培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 [2] - 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 [2] 科技园区与创新引擎 - "三城一区"集中了全市近三成企业和六成研发人员、研发经费 [2] - 建成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等64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 [2] - 中关村以不到全市4%的土地贡献了全市约三分之一的GDP [2] 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生态 - 中关村先行先试24项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 [2] - 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多项政策向全国推广 [2] - 北京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 [2] 国际科技合作与区域协同 - 中关村论坛升级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3] - 成功举办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重大国际科技活动 [3] - 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347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843.7亿元 [3] - 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设立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3]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第三
北京青年报·2025-09-29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