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在甘肃省的应用,正通过将各类动产和权利转化为有效抵押品,深刻改变当地企业的融资生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路径 [1][2][3] 系统功能与应用成效 - 统一登记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搭建,提供基于互联网的7×24小时全天候服务,用于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统一登记及查询,旨在提高交易效率与透明度,确定物权优先顺位 [2] - 截至2025年8月末,甘肃市场主体通过该系统办理担保登记业务9.87万笔,查询27.69万笔,其中92%以上业务来自中小微企业 [6] - 系统应用覆盖农业、绿色金融、生态产品等多个领域,成功将马铃薯订单、活体肉牛、光伏电费、取水权证等“沉睡资产”转化为金融“活水” [1][4] 具体融资案例 - 临夏州和政县养殖公司以600余头肉牛作活体抵押,获得300万元贷款,利率优惠0.45个百分点 [2] - 庆阳永和源果品公司以生产设备和存货抵押,获得甘肃农信990万元贷款,盘活近2000万元资产 [2] - 招商银行兰州分行以应收电费质押,为某光伏项目审批贷款10亿元,融资成本控制在3%以内,期限最长16年 [4] - 建行甘肃省分行搭建的马铃薯产业链平台,使种植户凭真实订单融资,累计融资额达1.7亿元 [4] 银行创新业务模式 - 工行甘肃省分行采用“信用+存货质押”模式,为甘肃红太阳面业发放2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3] - 光大银行兰州分行为“陇电入鲁”新能源项目完成登记并投放贷款1.46亿元 [3] - 兰州银行白银分行推出“靖远滩羊贷”,借助应收账款质押为养殖户提供1500万元资金 [3] - 浦发银行兰州分行以采矿权为质押,为四川鸿林矿业有限公司提供综合授信2亿元 [3] 推广实施策略 -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通过“调研-辅导-督导-宣传”四轮驱动策略推广系统应用,深入50余家企业调研,形成问题与方案双向清单 [6] - 对工行、建行甘肃省分行等9家省级机构进行点对点辅导,并每半年组织报送融资情况和典型案例,以优秀案例编发倒逼银行从被动使用转向主动应用 [6]
动产担保登记破局:甘肃如何用“数字信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5-09-29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