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形象、党群关系及事业发展[1] - 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文风建设经验,形成了从战略高度、人民立场、问题导向和党风学风出发的鲜明特点[1][2][3][4][5] - 改进文风对干部教育、克服形式主义、推进理论大众化和政策落实具有重要意义[6][7][12][13][14] - 当前理论宣传等领域仍存在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等文风问题,需通过坚持实事求是、加强理论素养、创新话语体系等途径实现“短、实、新”的文风要求[15][16][17][18][19][20] 党的文风建设历史经验 -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标语口号要适应不同对象、时间和地点[1] -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批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等现象[1][5] - 邓小平强调开会要开小会、讲短话,批评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1] -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制定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提出精简文件简报、改进会风文风的要求[1] 文风建设的鲜明特点 - 坚持从党和人民事业战略高度看待文风问题,文风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风[2] - 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对待文风,要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毛泽东强调宣传要看对象[3] -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文风问题,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重调查研究[4] - 坚持从党风、学风出发改进文风,文风问题根本上是作风问题[5] 养成优良文风的重要性 - 有助于改进党的作风,把改进文风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内容[6] - 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定文件、作报告要自觉坚持群众观点[6] - 有助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7] - 有助于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让重大决策部署变成全党全社会自觉行动[7][8] 作风、学风与文风的关系 - 作风、学风和文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最终体现为党风[8][9] - 有什么样的作风、学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文风,党性起决定作用[9] - 学风影响作风和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10] - 文风问题的根子在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出现偏差[11] 改进文风对干部教育的意义 - 有助于党员干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培养求真务实作风[12] - 有助于党员干部提升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公信力[13] - 有助于党员干部坚守党的性质宗旨,增强群众观念,使文件文章让群众愿意看、听得进[14] 当前存在的文风问题及危害 - 理论宣传、学术研究等领域存在照本宣科、浮在面上、空话套话较多等问题[15] - 文风问题是作风、学风不正的反映,违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6] - 不良文风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和执政成效,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16] - 文风不正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党群关系及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16] 实现“短、实、新”文风的途径 -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进文风首先要改进作风和学风[17][18] - 加强理论素养,提高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19] - 创新话语体系,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让人民群众喜欢听、愿意看[20] - 向经典著作学习,提升思想境界并学习良好文风,如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仅不到700字但内涵丰富[21][22] 对干部教育研究的建议 - 进一步强化理论指导,有组织地对干部教育重要思想开展学理化、体系化研究[24] - 进一步强化历史思维,加强干部教育实践和历史经验的研究总结[24] - 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聚焦干部教育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研究[25] - 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党员干部胸怀“两个大局”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本领[25][26]
陈理:从党史中汲取改进文风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9-29 23:10